把野心写在脸上的许半夏,成了年轻人的新“精神偶像”|傅东育|半夏|风吹半夏_新浪新闻_购彩中心app 怎么设置软件安装位置?
2022年末,国产剧最讨喜的大女主角色,是一个张扬圆滑、专心搞钱的上世纪90年代钢铁厂厂长——许半夏。
她一改往日国产剧女主的“岁月静好”,一袭红衣,一抹红唇,在男人成群的钢铁市场里杀伐决断,敢想敢干,毫不避讳地把“搞钱”的野心写在脸上。
从因偷漏税被拘留、进废钢被骗,再到钢价下跌、挚友离世,她愣是用自己不服输的劲头,一一扛过这些劫难,把不可能变成可能。
许半夏的这股“风”不但吹过了上世纪90年代,还吹到了二十年后观众的心中。播出11天后,《风吹半夏》在爱奇艺站内热度已经突破了10100。在豆瓣,这部剧也开出了8.4分的高分,近半数用户打出了五星好评。
在剧集播出过半之时,娱理工作室特别对话了《风吹半夏》的导演、编剧傅东育,导演毛溦。他们回忆,之所以选择赵丽颖出演许半夏,是因为“像”;王劲松、欧豪、黄澄澄的加盟,也皆是意外之喜。
在主旨上,年代感并不是《风吹半夏》的核心表达。这部作品更想要回望,那个年代的人面对困难是如何不轻易躺平、竭尽全力的。这样的“半夏”精神,正是他们想传达给当代年轻人的力量。
半夏
半夏,味辛,性温,有毒,只有熟了之后才能入药。
许半夏这个名字,是父亲许友仁因母亲难产去世心生怨念所取的名字。这味“毒药”也呼应了许半夏的成长经历——
离开家后,她与陈宇宙一起从收废品白手起家,莽莽撞撞地闯入男性扎堆的钢铁行业,碰过壁,也吃过亏。但她就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“毒性”,一步步爬到了一家大钢铁贸易厂的厂长。在这个过程中,“半夏”也慢慢成熟,成为一味真正可以治病的药材。很多观众盛赞,许半夏这样把野心写在脸上,专心搞钱的女主,才是是影视剧中真正的“大女主”。
赵丽颖在接受采访时提到,许半夏是一个做事情的人,是一个很有野心,看重利益的商人,但也非常重感情,有责任感。
她的野心,皆是建立在她的义气、感情之上。在国外收废钢被骗子骗之后,其他几位同行都灰溜溜地回家过年,只有她为了不辜负合作伙伴赵垒的信任,一个人留在国外抓骗子,最后终于在黑海找到了新的废钢渠道。赵垒也是看中了她这一点,才冒险直接把几千万元的货款打给了她。
为了突出许半夏张扬、大胆的性格,造型团队在许半夏的穿搭上下了不少功夫。有微博网友总结出许半夏的穿搭公式,为“大耳环+V领+叠穿+宽肩窄腰+亮色衣服+配饰”,尽显女强人之态,话题#许半夏穿搭公式#由此登上微博热搜。
这样大胆的色彩搭配,正是上世纪90年代生人独具的特性。在做人物造型之前,整个制作团队翻阅了大量的资料、杂志、报纸,包括许多描写那个时期的文艺作品,对服装面料、发卡材质都做过严格的调查。很多演员的衣服,甚至是从国内外的收藏家手里收来的,就是为了做到在不同的年代,所有演员穿的就是那个年代的衣服。
作为直接演绎者,演员赵丽颖与许半夏之间不仅仅是形似,更是神似。
导演毛溦告诉娱理工作室,赵丽颖本人的性格和许半夏有很多极度相似的地方,比如她们都很直接,身上有股侠气。主创团队做的,就是把赵丽颖本身的气质和许半夏进行融合,保留小说中许半夏的闯劲,不服输的精神,还有对其他人的真诚,但绝不把许半夏塑造成一个脱离生活的,神一样的完美存在。
为了在钢铁交易会上让其他几位厂长带带她,许半夏到了酒店就开始挨门送礼,笑脸相迎,甚至喝醉了接到客户电话时,都能上演一出一百八十度大变脸,活生生一副小企业女老板的圆滑世故。在钢厂赚到钱之后,她又尽显得势之态,完全不给其他几位老厂长面子,还会明里暗里报复坑过自己的裘毕正、郭启东等人。
正是没有回避人性的瑕疵和缺陷,赵丽颖饰演的许半夏才更加真实可信。
“我最近也留意过大家对这个角色的评价,绝大部分人关注的是许半夏这个人物怎么样,之后的购彩中心app命运怎么样,还会有什么样的困难等着她,没把焦点集中在赵丽颖的外形是否漂亮上。我认为,这才是对一个演员最好的赞赏和认可。”毛溦说。
“风”
《风吹半夏》中的“风”,代表的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,大胆创新的时代环境。成就《风吹半夏》的,就包括那些站在风口之下的人。
故事的开始,是在1991年。彼时,正是国内重工业发展时期。以收废品为生的许半夏,敏锐地捕捉到倒卖废钢的商机后,便联合陈宇宙、童骁骑一起,赚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。三个人的“钢三角”就此组成。
关于童骁骑的选角,则很有戏剧性。
导演毛溦回忆,见欧豪之前,他可能会因为档期问题无法参演,但是欧豪对这个角色非常感兴趣,也把所有功课做完了。送他走的时候,傅东育导演觉得太遗憾了,因为很多人都看到了童骁骑的痞劲儿、鲁莽,但欧豪觉得童骁骑最难演绎的,是他的柔情,包括对半夏的姐弟情、对于“野猫”的爱情、对于小陈的友情,这是欧豪对这个角色独特的理解。
或许是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,最后欧豪还是来了,还成就了荧屏中那个痞劲十足,但又铁骨柔情的童骁骑。
另一位“钢三角”,则是赚了观众不少眼泪的陈宇宙——黄澄澄。
毛溦第一次见黄澄澄时,觉得他的脸有点婴儿肥,没有想象中的小陈那么瘦弱,当时就把这事儿放下了。结果后面又陆续面试了三十多个演员,总是找不到特别合适的。一个月后,黄澄澄又来了,一下子瘦了15斤,主创团队看到之后,便决定就是他了。
与“钢三角”相对应的,是一群各自心怀鬼胎的滨海钢铁商人们。其中,有李光洁饰演的外企高管赵垒,刘威饰演的“老大哥”伍建设,任重饰演的入赘小厂长冯遇,冯嘉怡饰演的“老狐狸”裘毕正,以及宋熹饰演的精明算计的郭启东。
导演、编剧傅东育告诉娱理工作室,《风吹半夏》在选角上最大的考量标准是“合适”。
“作为导演,我阅读完小说和剧本,理应根据对角色的理解,选择我信任可以完成这个角色的演员。第二就是演员之间的组合,所谓演员搭配后的‘化学反应’,就是在都合适的候选人中,怎样的组合可以让1+1>2。”
为了让作品呈现出统一的现实主义风格,《风吹半夏》的演员虽然在年龄上有跨度,但所有人的表演风格是统一的现实主义风格,这样就不会让对手演员出现交流隔阂或者违和感。
《风吹半夏》中出现了大量精彩的群像戏,其中最为观众津津乐道的,当属第十四集中,为买钢厂分股份的酒局戏。
比起第二集中,许半夏在钢铁交易会上费尽心力讨好其他人,这次的许半夏因为废钢生意扬眉吐气。原先看不起她的伍建设、裘毕正等人纷纷要给她几分面子,为了让她接受钢厂的份额分配,把她奉为上宾。
当许半夏走进酒局,众人纷纷让她坐到主座伍建设旁边。许半夏却一点不给面子,看到合作伙伴赵垒坐在了位份最低的门口位置,便执意要坐在他旁边,还阴阳怪气地让鸠占鹊巢的秦方平坐到上座。最后,还是伍建设用“女士优先”的借口尴尬解局。
一个圆桌,几个人,几句话,身份地位、人物性格、帮派阵营便一目了然。
“这种群戏怎么能好看,首先是对人物的设定要清晰,人物此时的身份和心理状态要清晰,目的要清晰。这场戏有八页纸,如果这些设定不清楚,这么长的一场戏,又没有什么调度,如果大家就是把台词说出来,那就没法看了。”毛溦说。
在选角上令观众惊喜的,还有荧屏形象一向深谋远虑的王劲松。在《风吹半夏》中,他饰演的是“葛朗台”式的半夏父亲许友仁。
在毛溦心中,王劲松是艺术家级别的演员,他根本没想到王劲松会愿意演这样一个戏份不多的小角色。但由于王劲松和傅东育导演合作过两次,彼此很了解、很信任,看了剧本后又有很大的创作欲望,便爽快地答应出演。****购彩中心app**
第二次在剧组再见到王劲松时,毛溦发现王劲松已经把许友仁这个角色附体了,胡子也不刮,背还有点驼,说话的语速甚至都变了。
正是这些一人一色的群像,成了半夏成熟的催化剂。
风吹半夏
《风吹半夏》展现的是在时代的变革中,一位女性怎么从青涩逐渐走向成熟的历程。
对这段历程的刻画,《风吹半夏》可谓是锋芒毕露。剧情中有国企改制、拍卖,有私营业主发家的灰色地带,也有钢铁人对海内外市场的大胆开拓,对经济发展的直白渴望。故事既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,又正视了当时的部分无序;既有敢想敢干的表达,也有对唯利是图的批判;既有为了目标去厮杀的狼性,也有真挚坦白的温暖情义。
“我不认为我们这部戏有多大胆。不能说许半夏把野心写在脸上,专心搞事业就是大胆,这个是目标。我们就是要让所有人看到之后,能够大声地说出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目标,有目标才有动力和方向,只是我们的许半夏更直接地说出来了而已,这也正是许半夏的性格。”毛溦说。
作为一名在那个飞速发展的年代,自己长起来的角色,许半夏带有浓重的时代宿命感,但这并不是《风吹半夏》核心要表达的主题。更重要的,是人们现在站在第三个十年时,如何回望那个并不遥远的时代,如何展望这个民族的未来,如何去做“扬弃”。
导演、编剧傅东育是许半夏的同龄人。虽然没有身处钢铁行业,但他也在创作的过程中,完成了一次对自己年轻时期的回望,有总结、检讨,也有感恩,虽然复杂,但是十分温暖。
创作许半夏的时候,他想极力呈现出她在时代背景下的复杂感、危机感、果断感和前瞻性,努力做到不脸谱化、概念化,用更加冷静客观的视角,诚实地讲述那段历史。同时还要带着回望的角度,冷静、平实且尽量克制,把评判的权力交给观众。
“那是一段复杂又纠缠的时期。可能不是很精准,但可以参考狄更斯在《雾都孤儿》《双城记》对这方面的探讨,当工业文明开始冲击到一片相对还比较质朴的土地的时候,它必然会带来一种对人的灵魂拷问和生活习惯的改变,乃至于到人物情感的撕裂,这是我们都经历过的一段岁月。”
回望历史,更多是为了正视现在。
看到《风吹半夏》原著《不得往生》时,傅东育便看到了表达的空间:他可以凭借这个故事,向现在的观众做一些表达。
许半夏代表的,是在那个思想解放、实事求是的年代中,白手起家的一群人。她从一堆废铜烂铁中走出来,靠着勇敢的决心和意志,最终打出了一片自己的商业版图。
“滨海小分队”组团去国外买钢时,许半夏敏锐地嗅到了商机,说什么都要大家带她一起去。被骗了钱后,许半夏也是唯一不认输的人,最终“赌”出了一道新的废钢货源,也开辟出了事业壮大的契机。
在《风吹半夏》中,充满了大批这般大胆尝试、错了就改、敢想敢干的例子。许半夏这批人,是干得比想得多的一批人,在摔跟头当中越挫越勇的一批人,也是那个时代中跑得最快的一批人。
“现在有些年轻人经常有消极的论调,比如躺平。但我们还是希望可以鼓励大家拼搏、奋斗,要有欲望、有爱,也要有勇气,不管是面对成功还是失败,要脚踏实地,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梦想。即便是一个童话,一个梦想,但是丑小鸭会变天鹅的。这一点,我觉得是《风吹半夏》能给今天年轻人的激励和鼓舞。”傅东育说。
作为一部影视作品,《风吹半夏》可贵的,是不靠美化现实讨巧,也不靠逃避问题解题。它像许半夏一样亮出身上的裂痕,同时用磨得更坚硬的茧子继续前行。永远不服输,也永远不怕输,这是《风吹半夏》这段发生在30年前的故事,最迷人的原因。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